在傾聽別人的故事時,常會跟自己的經歷做比對,有時也會讓自己溶入故事中角色一樣的時空情境,別人說的話、做的事,有時不也是自己曾經說過、做過嗎?在故事中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遇到的問題或困境,而我們要如何去思考、表達及行動。

在上了課之後,相信在將來生活中不只是對類似的問題甚至是所有問題,我們的的思考模式將可以更多元更?廣,可以更清楚的去處理、解決。

聽到分家產的故事,感受到其實金錢多寡在個案中並不是重點,重視的是一個名份、是在媽媽對於個案的一個肯定,但是這個名份及肯定如果一定要化為有實質及有價的物件時,往往就會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及焦點,也往往成為週邊親人或別人的一個攻擊藉口。不過,如果可以換個角度想,今天是可以分家產,想想不管分多分少,可以分家產是件多幸福的事啊?在我週邊就有很多人,要分(負擔)的是一波波的債務啊!而且這些債務還可能牽扯到長輩或家人的安危又無法拋棄或切割時,那些別人所造成的債務,卻要我們這些無辜的親人來承擔,真是情何以堪。
 
第九屆  陳富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enurm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